一封家书,三年寻找……离散38年兄弟终聚首
一封家书,三年寻找……离散38年兄弟终聚首
3月19日,抱着离散了38年的哥哥陈顺莲,从浙江温岭专程赶到湖北宜昌的蒋连方嚎啕大哭,久久不愿与大哥分开。
蒋连方抱着离散38年的哥哥嚎啕大哭 傅武第 摄
68岁的陈顺莲与家人团聚 傅武第 摄
这一切,还要从2015年说起。
老妪寻子
2015年4月的一天,时任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公安分局黄花派出所指导员的吴刚接到一个特殊求助:浙江90岁高龄的老婆婆陈小彩想要找离散30多年的儿子“陈顺德”。
老人行动不便,委托一名50多岁的老乡前来向民警说明情况,同时还带来了儿子30年前寄回去的一封家书,自己的照片和儿子离家前的照片。
然而,那封寄往浙江的家书,却不是儿子亲笔信,而是由宜昌一名易大姐代写的。
在发白的黄色信封上依稀写着“宜昌市夷陵区黄花乡”几个字。
陈顺莲30多年前寄给母亲的家书 傅武第 摄
初现眉目
吴刚立即开始寻找,半个月后终于联系上了代写家书的易大姐,然而易大姐帮忙写了家书后就离开了绥化治癫痫病的医院宜昌,后来“陈顺德”也不知所踪。
吴刚并没有放弃,此时他已是“宝贝回家”公益寻亲组织的一名志愿者。
2015年4月16日,吴刚在寻亲网站上登记发布信息,并委托志愿者一起关注和寻找,这起寻亲他一直记挂在心头。
吴刚开着车四处寻找线索 傅武第 摄
吴刚与志愿者们在一起讨论寻亲计划 傅武第 摄
今年3月,吴刚获得线索,易大姐已经从深圳的女儿家回到宜昌。此时,吴刚人在北京,他立即通知志愿者前去核实详细情况。
民警吴刚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 李重庆 摄
3月10日,“宝贝回家”志愿者赶到夷陵区黄花镇南边村8组,找到了当年代写家书的易大姐。
线索中断
易大姐回忆,“陈顺德”有一把大络腮胡子,30多年前,曾在她开设的预制板厂做工,后来工厂关闭,“陈顺德”也离开了。1年后,她在虾子沟附近遇到过“陈顺德”,当时他自行车后面坐着个小女孩,他说自己去了鄢家河,被一户好心人收留了。
志愿者们赶到夷陵区鄢家河,一位村干部电话称有一个姓陈的,去年得了肝病,在夷陵医院住院去世了。志愿者们赶紧去核实,所幸去世的并不是他们要找的“陈顺德”。
医保寻人
癫痫病发作预防措施人没找到,却打开了志愿者们的思路,可以通过医保系统找人。他们先后通过夷陵区医保办、夷陵医院寻找“陈顺德”。
3月13日下午,夷陵医院传来好消息,通过系统查找,发现一名叫“陈顺莲”的68岁老人,30多年没有户口,而且与他们要找的人有共同的特点——大胡子。
“大胡子”陈顺莲 傅武第 摄
志愿者们立即前往陈顺莲所在的黄金卡社惠济军海医院脑科官网区,在社区干部的帮助下,终于核实了情况,陈顺莲很可能就是他们要找的人。
采集DNA信息后,志愿者们开始了紧张的比对工作。
3月14日,DNA鉴定结果比对成功,验证了陈顺莲就是浙江陈老太太要找的儿子。
身世坎坷
据陈顺莲回忆,自己经历坎坷,10岁丧父,母亲改嫁后又生了6个孩子,他只能跟着爷爷一起生活,不久西安癫痫中医医院爷爷也因病去世。
1980年,陈顺莲随着浙江老乡一起到宜昌打工。其间,他弄丢了身份证,加上生活窘迫,索性也没有回浙江老家,四处打工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当时没有电话,老家的地址他也记得不是很清晰,所以只是请当时打工厂里的易大姐帮忙写了封信回去报平安。其间,他还把自己的名字由“陈顺德”改为“陈顺莲”。
后来,陈顺莲被善良的张开发夫妻收留。感恩的陈顺莲凭着自己的瓦匠手艺拼命做工,帮忙养家,帮忙照顾夫妻俩的一对儿女长大。时间久了,夫妻俩把陈顺莲当成了亲兄弟,他们的儿女也把陈顺莲当成了亲叔叔,如今陈顺莲已经68岁高龄,这对儿女把他当父亲一样孝顺。
陈顺莲和张开发家已经亲如一家人 傅武第 摄董晓斌 摄
兄弟团聚
19日中午,和赶来的亲人见面后,陈顺莲与二弟、三弟、党弟、妹夫等人一一拥抱,大家都感动得泪流满面。二弟蒋连方还拿出手机跟远在温岭的母亲陈小彩进行视频通话,提前让大哥与母亲见见面,聊聊家常。
董晓斌 摄
陈顺莲用弟弟的手机与远在浙江的母亲视频通话 李重庆 摄
陈顺莲兄弟四人与母亲进行视频通话 傅武第 摄
据了解,陈顺莲回浙江在当地派出所恢复相关身份信息后,如果愿意回到宜昌生活,可以办理低保、医保等相关手续,老人的晚年将有更好的保障。对此,蒋连方和张开发表示会尊重陈顺莲本人的意愿,不论是回老家还是留在宜昌,陈顺莲都是他们的亲人。
民警、志愿者和寻亲成功的两家人合影 傅武第 摄
蒋连方向寻亲志愿者杨庆表示感谢 李重庆 摄
记者:董晓斌 郭晓莹
通讯员:傅武第 李重庆